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女配在年代文吃瓜日常 > 第154章
    第154章
    “是啊,景玉是咱們知青裏,學問最好的,誰都可能考不上,就他不可能考不上啊。”屋裏另一名女知青道。
    他們插隊的大榕樹大隊是整個公社最大的大隊,因此插隊的知青人數也比較多,一共有十三個人,這次參加考試的有11個人。
    因為宋城擁有《數理化自學叢書》,并且願意分享出來的關系,公社其他知青點的知青,不少人都會抽空跑過來,跟着一塊學習。
    大家互相幫助,都想趁這個機會改變命運。
    雖然他們平時相處難免會摩擦,宋城也跟一些人有過矛盾,可到了這種關鍵時候,很多人都會摒棄前嫌,一同為那個目标奮鬥。
    即便彼此也是競争對手,可大家都知道他們更大的競争對手不是身邊人的,因為這一次是要跟千千萬萬的考生同臺競技。防了身邊的人,那才能壓得了幾個啊。
    大家都是背井離鄉過來的人,相處這麽長時間,哪怕很多人對這裏很不滿意,可依舊有不少值得回憶的地方,不少人關系也還是不錯的。
    在備考期間,大家一塊學習和探讨問題,何景玉是其中佼佼者,不少人弄不明白的都喜歡他來講題。
    何景玉不僅學問好,還很會講課,脾氣也特別好,不會因為對方聽不懂而惱怒,會非常耐心地進行講解。
    大家都覺得何景玉是最有可能考上大學的,誰能想到他們整個公社有八個人考上了,其中竟然沒有何景玉。
    一個公社能考上八個,其中七個人是知青。雖然其中有四個人是中專,那也足夠令人震驚了。
    這年頭中專也是非常吃香的,畢業了都是安排工作的,一般都能進很不錯的單位。
    可這個喜悅因為何景玉沒考上,都淡去不少。
    其他人聽了也憤憤不平,對于別人大家心裏有可能有點暗搓搓地偷着樂,我沒考上你也沒有,平了。
    可何景玉不一樣,他在知青裏人緣特別好,那麽短的時間裏他還做了歸納總結,多少人因為他的筆記受益。
    雖然這次沒考上,可很多人覺得複習時間太短了,明年夏季又會舉行高考,結合這個筆記以及《數理化自學叢書》等資料,他們再複習大半年,還是很有機會的。
    一個男知青道:“會不會是因為景玉的成分問題?”
    這話一落,全場頓時安靜下來。
    何景玉成分是有些問題的,當初差一點就被連累,還好下鄉比較早,正好躲過了。
    不過他在大隊裏依舊成為重點關注對象,大隊每次給他安排的都是髒活累活。
    何景玉父母都是大學教授,被當作臭老九給關進牛棚裏了,一直到現在還沒平反。
    也正是因為家學淵源,他也非常地聰明和優秀,高中知識他早就學完了,哪怕過了那麽多年也沒有忘記。
    所以才能在緊張的複習裏,他還有空給大家做輔導,因為早就吃透了。
    “不應該啊,之前看文件不是說不看這個嗎。而且公社這邊政審都通過了,不應該存在這個問題啊。”
    “就是啊,而且景玉父母不是已經有動靜要平反了嗎,現在那麽多個學者被平反,他們家也快了吧。”
    大家讨論來讨論去,也讨論不出什麽結果。
    何景玉這時出聲了,“估計是我考試的時候馬虎了,謝謝大家這麽看好我,我下次繼續努力。”
    何景玉此刻很不好受,他以為可以借助這次機會跳出這個地方,沒想到還是失敗了,但是也不想別人為他擔心。
    看到何景玉還在安撫大家的情緒,宋城頭一個坐不住,直接站了起來。
    “不行,這事我總覺得不對勁,必須得去查一查到底是什麽情況!”
    其他人一聽,全都響應:“沒錯,必須得去查查清楚,我覺得這裏頭肯定有事。”
    “萬一真的是沒考好呢?”有人弱弱開口。
    “那也得去查一查才安心,你們沒聽說嗎,隔壁公社有個嫁了當地農民的女知青,她考上了大學,還是第一批發榜。結果她的錄取通知書被婆家給藏起來了,要不是有人提前看到了信跟她說了,就被蒙在鼓裏了。”
    那家人擔心女知青上了大學之後就跑了,不再回來,于是就将錄取通知書給藏起來了。
    之前讓她去考也不過是讓她徹底死心,要不然根本不會給這個機會。
    那個女知青也是厲害的,在大隊裏得不到支持,還有人說她都有孩子了還去上什麽學,她直接跑到公社大鬧了,還給丈夫婆家扣大帽子,妨礙社會主義建設。
    她是人才不讓她讀書,不就是不讓她報效祖國不也就是妨礙社會主義建設嗎。
    這種事還不少,不過更多的人是在報考階段就被截了,他們大隊那兩位沒有參加高考的知青就是這個情況。
    石立夏知道這件事的時候,已經過了一陣了。不過宋城來找她倒不是因為這件事,而是他要回滬市等待開學了。
    宋城非常感激石立夏的幫助,如果不是他,他們公社也不會有這麽多人能考上大學。
    他這一走很可能這輩子都見不到,因此離別的時候想過來再次道謝。
    石立夏知道他考上大學也很是高興,因為宋城要在南城住一晚,第二天一大早坐火車離開,因此這次可以坐下來好好聊天。
    邢鋒也在家,也不需要避嫌,于是說着說着就提到了何景玉這件事。
    “我們去招生辦查了,确實沒有看到他的名字,可我總覺得這事不對,何景玉怎麽可能沒考上,這太不應該了!他可是天才啊,就是清大也是能考上的。
    我這次能發揮這麽好,一半也是多虧他的輔導,否則那麽短的時間裏,即便有學習資料,我也考不了這麽高的分數。”
    宋城考了401分,也是非常不錯的分數了。
    何景玉并沒有報考清大,而是報考了理工大,這是父母從前工作的地方,他小時候在這裏長大,是很有感情的。
    他認為他父母肯定會有平反的一天,就想着在那裏相見。
    理工大雖然也是名校,可分數要低很多,宋城覺得肯定沒問題。
    再不濟,第二批也該能錄取上,何景玉雖然優秀卻是個謹慎的人,中專志願都填了的。
    “興許這次是失誤了,明年還有機會。”石立夏道。
    宋城嘆道:“希望他能等到那個時候吧。”
    “為啥這麽說?”石立夏一聽這話就覺得裏頭有什麽故事。
    宋城是個藏不住話的人,石立夏一問,就忍不住把自己知道的全都說了。
    換作別人,他興許還覺得這是人家隐私,可石立夏又不認識何景玉,且覺得石立夏這人厚道,也就憋不住說了。
    “我們大隊長的女兒看上他,非要嫁給他,大隊長則是想讓他當上門女婿。這一次高考他差點就沒能報上名,還是我們知青一起去鬧事,這才給他報上了。”
    大隊長其實有兒子,但是他對家裏姑娘也是很寵着的。
    何景玉雖然下鄉七年了,現在都有二十六了,算是大齡青年,但是一點也不着急,他是想要回城的。
    這些年一直躲着,大隊長沒少找何景玉的茬,讓他幹最苦最累的活,其實不單純因為成分問題。
    眼看着高考恢複,政策似乎有所松動,大隊長明顯比之前着急了。
    大隊長原本想着,何景玉眼看着年紀越來越大,只要他在一天,何景玉就不可能回城,那總是要在本地娶妻生子的。
    何景玉成分不行,而且大隊長看上的女婿誰敢搶,所以這結婚不過是早晚的事。
    大不了到時候不是上門女婿,正經娶妻也是可以的。
    反正大隊長有兒子,又不是非要個上門女婿不可。
    但是現在形勢不一樣了,何景玉很有可能借助高考這個跳板離開,他就有些着急了。
    “平時都是我們幾個護着他的,現在我們都考上了,他一個人留在那,這讓人很不放心。”
    因為學習資料和何景玉的幫助,他們大隊考上的知青數量是最多的,一共有四個人考上了。
    這四個人也是跟何景玉關系最好的,也正是因為他們平時的幫襯,何景玉輔導他們的時候也最為用心,這才讓他們能有這麽好的成績。
    曹榮妹也在一旁聽着,聽到這話驚道:“你們那的大隊長這麽霸道啊!”宋城表情有些一言難盡:“反正我們那事挺多的,我這些年過得還行,都是因為我給了不少好處。每次我家裏寄東西給我,至少一半都得給他。我們過年想回家,沒點好處也不會放人。”
    “哎喲喂!這也太黑了!”曹榮妹猛拍大腿,“你們知青就沒人去鬧的?我們大隊的知青可會鬧事了,才不會吃這樣的虧。”
    宋城苦笑:“我們大隊長在公社和縣裏都是有關系的,告了也沒用。”
    那個大隊長是地頭蛇,而且不會做得那麽明目張膽,多的是辦法讓你乖乖‘自願’送禮。你要敢怎麽樣,有的是辦法給穿小鞋。
    而大隊長頂多就口頭批評一下,不痛不癢的。
    “這麽說你們還挺亂,我們大隊就沒有這些事,我們大隊的知青好多都到孩子爸組建的罐頭廠工作了,待遇可好了。”
    曹榮妹提起這個,眉宇間盡是得意和自豪。
    宋城很是羨慕,“我們大隊這種好事都輪不上知青,高考恢複的事,我們大隊長都沒說,我們那特別偏僻,從公社到大隊還得走大半天的路,要不是我家裏有事正好回家一趟,都不知道這些事。”
    其實不止知青,他們大隊的普通村民日子也不好過。
    宋城沒去過別的地方,可他有跟分配到其他地方的同學朋友通信。
    有的地方雖然艱苦,可所在的村子民風淳樸,日子還算過得去,經常苦中作樂,沒有那麽多腌臜事。有的知青還跟當地村民一起搞建設,每天日子過得很充實,沒有虛度光陰。
    偏偏他倒黴,分到這樣的地方,其實他們大隊自然條件還算不錯,日子可以不過得那麽苦,不像有些地方東西都種不出來,或者半年都是冰天雪地的。
    奈何人不行,自然條件好也改變不了什麽。
    還好,他現在脫離那個地方了,可何景玉走不了,這讓宋城心裏很不是滋味。
    誰也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麽事,如果何景玉被留在那裏,他真的覺得太可惜了。依照何景玉的聰明才智,留在小鄉村裏太埋沒了人才了。
    石立夏聽了宋城這些話,不禁想起從前看過的高考錄取頂替的各類案件。
    這種事在從前信息閉塞的時代,發生了很多起,後來還打了官司,但是也已經沒有任何用處,人生已經被交換,讨回了公道也沒法改變什麽。
    石立夏記得央視一位非常有名的主持人,也遇到了類似的事,還好他的爸爸一直奔走争取,才讓他進入了自己夢想中的校園。
    如果他沒有個較真的爸爸,興許他的命運就跟後來很多上新聞的人一樣,完全被改變了。
    石立夏以前看這樣的新聞時,就非常地生氣,作為一個普通學子,最讨厭特權階級搶奪普通人的資源,這是極為卑鄙無恥的行為。
    一般被頂替的人,家庭背景都很一般,如果考上了真的是會改變命運的。
    可這些人就是挑軟柿子捏,這樣頂替了對方也不知道的,知道了也掀不起什麽風浪。
    石立夏不知道何景玉是什麽情況,但是聽宋城的描述,何景玉是個學霸甚至學神,情緒穩定,按道理緊張失誤的概率很小,而且頂多就是考差點,不至于落榜。
    尤其他們是對過答案的,再馬虎也不至于這道題的答案寫到那道題下面吧,現在又不是答題卡模式。
    “你剛才說何景玉報考了京城的大學?”
    “對,他報考了理工大。”
    “你不是說他從小在那長大,有沒有寫信去那邊問以前的熟人,讓他們幫着去查一查情況。”
    宋城:“這些年發生了很多變化,他也很多年沒回京城了,之前他寫過一封信給以前認識的伯伯,可一直都沒有回信。景玉猜測,那位伯伯也離開了學校。”
    曹榮妹是個熱心人,她覺得宋城這小夥子不錯,知恩圖報,長得還白淨好看,跟她想象中的兒子一樣。
    不管是石豐秋還是石冬青,都不符合曹榮妹對兒子的期待,一個憨一個皮,瞧着都鬧心,一點沒繼承到他們爸的沉穩斯文,一讀書就跟屁股長了刺似的,根本坐不住。
    曹榮妹聽到宋城一直誇何景玉,覺得何景玉也是個很好的孩子,也就十分地上心,開口道:
    “立夏,你過兩天不是要去京城出差嗎,你要不順道去看看呗。”
    <!-- bx_style_end -->
    style="display:block"
    data-ad-slot="5357886770"
    data-ad-format="auto"
    data-full-width-responsive="true"></ins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