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大明话事人 > 第五百零七章这都啥人啊?
    林大官人花了数日应付各路访客,又花了十来天巡视各处基业,并做完指示和部署,时间就到了七月底了。
    接下来几个月,他就该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两件大事上——文坛大会和疏浚吴淞江下游故道。
    文坛大会时间也暂定在十月初,这样才有足够的时间广泛通知,并且让别人有充足的时间赶过来。
    以这时代的通信和交通条件,不可能今天发个通知,过几天就能把会开了,至少要提前两月。
    至于工程时间,江南地区的秋收时间是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,秋收后才有足够人力动工,距离现在也是两个月。
    也就是说,在这两个月时间里,要做好开工之前的一切准备,主要是资金和政策。
    想到这里,林大官人就对夫人王十五说:“我发现我很缺钱,一直很缺钱。”
    王十五还以为这是搞什么情趣,回应道:“万儿八千的柜上就有,今晚你若是卖力气,就赏给你了。”
    林泰来答道:“缺三十万两。”
    王十五:“.”
    这时候,白秘书拿着一份书信,板着脸走了进来,对林泰来说:“有急信,从扬州送来的。”
    林泰来拆开看过后,对王十五说:“更正一下,现在只缺二十万两了。”
    信是林氏盐业汪大掌柜发来的,告知以林氏盐业掌握的窝本为抵押,已经成功的向其他盐商借到了十万两巨款。
    这完全在意料之中,窝本可是硬通货,用四万窝本当抵押,除非大明马上灭亡,不然不可能借不到十万两银子。
    想着巨大的缺口,林泰来叹道:“我大明怎么就没有吕不韦一样的人物,敢拿出几万两银子来投资一下政绩工程?”
    “曾经有过啊,如今坟都不知道在哪了。”王十五说。
    然后王十五瞧着白秘书的背影,对林大官人说:“你还是先去安抚白秘书吧,她最近看起来脾气见长了。”
    林大官人回了家后,先安抚了正宫,然后又忙着西巡安抚别宫,还不带白秘书一起,难怪白秘书要闹情绪。
    林泰来很轻松的说:“小事一桩,我只用一句话就能搞定!”
    然后他就告辞王十五,直接去了白秘书居住的梨花院——院名来自林大官人给白秘书写的“梨花庭院冷侵衣”这句诗。
    白秘书正在整理一大堆文书,作为一個文化素养很高的女人,依然承担着文秘工作。
    林泰来慢慢踱步到白秘书身边,白秘书头也不抬,话里藏刀的说:“不回来时,我闲着;回了后,我还是闲着。那不是白回来了吗?”
    林泰来淡定的说:“下次我离家北上时,带着你一起走。”
    “真的?”白秘书的脸色立刻从秋天变化成了春天。
    林大官人说到做到,说一句话搞定就是一句话搞定,都不带动手的。
    心情大好的白秘书指着桌案上的一大堆文书说,“官人回来后,往全苏州府传话说,林府要招收两到三个门客先生,这些都是报名的荐书。”
    原本林府文牍往来有白秘书负责,接人待物一般用高长江凑合。
    但林泰来从天下第一武状元升格为九元真仙后,林府地位的不断攀升,往来层次也越来越高,高长江就有点不够看了。
    这不是不近人情,而是冷酷的事实。
    在这时代招纳门客也是有潜规则的,什么档次的人家,应该匹配什么样的门客,大家心里都有数。
    比如说阁老大学士家,就要招纳最顶级的门客才算有脸面。像苏州文坛领袖王老登,当年就给大学士袁炜当过门客,徐文长给大学士李春芳当过门客。
    所以说,高长江当个外管事还可以,但要以门客先生身份出面接待高大上的宾客,就匹配不上如今的林府了。
    上次文元发、王老登、张凤翼、张幼于联袂来访,连个功名都没有的高长江根本招架不住。
    再说林泰来以后准备带着白秘书北上,家里总要有人帮忙处理各种日常文牍。
    像谁谁家老母过寿需要写贺帖这种事,难道还让主母王十五亲力亲为?
    当然,以林大官人如今的地位,还不能让在文坛有字号的名士放下架子当门客,但起码也该用高级读书人了。
    所以林泰来在拾掇了文家后,西巡之前就向外面广而告之——林府要招贤纳士,收门客两到三人。
    条件如下:第一,要苏州府籍贯,各县皆可。
    这样保证知根知底,容易做背景调查,有林府熟人担保者最佳。
    第二,要三十岁以上,太年轻的阅历少,担不起事。
    第三,原则上要举人功名,优秀者可以放宽到秀才,或者文坛知名山人也可。
    如今十来天过去,林泰来看着桌案上的荐书,加起来差不多快两尺高了,惊奇的说:“这么多?”
    白秘书人间清醒的答道:“不奇怪,近些年读书人越来越多,而科举名额就那么几个。
    在苏州府,没有出路又急需出路的读书人实在太多了,有个机会当然要抢。”
    在林大官人的深情凝视下,白秘书立刻柔媚的说:“当然,官人的九元神迹也是一面金字招牌,能够吸引各方豪杰纷纷来投。”
    这还差不多,林大官人满意的点了点头,“难得今日无事,就挑挑门客人选吧,早日让他们上岗。”
    说实话,现在请门客真的是当务之急,不然只应付访客就是一个烦人的事情。
    而且筹备文坛大会,甚至到文坛大会开始,身边没有几个文人当帮手也不方便。
    白秘书又想起什么,好奇的问道:“官人让别人写行状时,报自己的姓名来历生辰也就罢了,什么还要他们报上儿子的姓名生辰?”
    只能说,林大官人的很多操作,能让所有人都无法理解。
    都说天威难测,可很多人都认为,林大官人的心思比皇帝还难猜。
    例如这次招纳门客,还要问别人儿子的姓名生辰,到底是什么意思?
    听到白秘书的询问,林大官人打个哈哈说:“你不知道我善于相术吗?所以同时看看别人父子生辰,说不定就有所得。”
    假如报名者默默无闻,但他儿子是未来名人的,那就可以优先录取啊!
    但穿越者的恶趣味,是无法对别人明说的。纵然不拘一格的林大官人,多多少少也有点收集名人的小倾向。
    就是从利益上说,儿子是历史名人的,成材率肯定高于无名之辈。投资一个人,享受两代人收益,稳赚不赔。
    比如同窗同年、又被拉进礼部主客司当郎中的陈允坚,林大官人和他当朋友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有个儿子叫陈仁锡。
    在白秘书的伺候下,林大官人就开始翻看荐书。
    荐书分两种,推荐别人的和毛遂自荐的,不过没本质差别,关键还是看人。
    嗯哼?一刻钟后,林大官人拿着一份荐书,陷入了沉思。
    钱世扬,三十六岁,籍贯苏州府常熟县,秀才功名,家道中落,科举不顺,目前四处教书为生。
    这位钱秀才与冯太医的妻子、冯梦龙他妈是远亲,所以虽然只是秀才功名,但受冯太医推荐斗胆前来报名。
    以上都不重要,最重要的信息是,钱秀才目前有子一人,名曰钱谦益,今年八岁
    卧了个槽,林大官人惊了,自己的“父凭子贵策略”还真扒拉出一个历史大名人出来?
    “水太凉”的鼎鼎大名,稍微了解明史的谁人不知,哪个不晓?
    还有,“水太凉”的父亲混得这么扑街吗?四处教书为生,听起来有点惨淡啊。
    白秘书探过头来看了眼,评价道:“此人平平无奇,甚至就是最差的一档,官人何故沉吟?”
    林泰来嘿嘿笑了笑,“吹拉弹唱我不行,看人你不行。”
    然后将这位钱秀才的荐书专门放在一边,又继续往下翻看。
    不到半个时辰,林大官人又拿着一份荐书,陷入了沉思。
    周道登,三十岁,籍贯吴江县,宋代大儒周敦颐后人,家境贫寒——重要合作伙伴吴江名门沈家推荐来的。
    荐书上的个人信息很简单,但是林大官人已经脑补出了很多资料。
    在历史上,周道登在崇祯元年当上了首辅,以呆傻鄙俗、贪花好色闻名,跟皇帝奏对经常愚蠢无比,堪称大明最傻首辅,一年后就被赶下台了。
    崇祯:“黑齿是何典故?”
    周首辅:“黑齿,齿发黑者也。”
    崇祯:“近来奏疏多有‘情面’二字,何谓情面?”
    周首辅:“情面二字反过来看,就是面情。”
    崇祯:“宰相当用读书人,何解?”
    周首辅:“等臣先回内阁查查书,再来回奏。”
    崇祯:“滚!”
    当然也有人说周阁老表面是傻首辅,其实大智若愚,所以才能在杀大臣如麻的崇祯皇帝手下全身而退。
    以上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,退休回家后,六十岁的前首辅周道登仍然贪花好色,把十四岁的柳如是买回了家,成了柳如是的第一个男人。
    周道登去世后,十五六岁的柳如是被赶出了周府,自称为相门弃妇周游江南,身价倍增,顿时成为一代名媛。
    而刚才看到的“水太凉”钱谦益,则是史上一代名媛柳如是的最后一个男人。
    这两人的名字竟然同时出现在了桌案上,林大官人心里只感觉好奇妙。
    想了想后,林大官人也把周道登的荐书专门放在了一边,和钱谦益他爹一起。
    白秘书仍然莫名其妙,这周道登还是平平无奇,到底哪里引起了官人的注意?
    林大官人不解释,也没法解释,继续翻看荐书。
    眼看着快翻完时,林大官人再次拿着一份荐书,停了下来。
    顾秉谦,四十岁,籍贯昆山县,万历七年中举,然后屡次会试不中,此次自荐而来。
    自荐书中云:闻九元阁下《易》学精深,在下亦治《易》经,奈何屡次不售。今次愿尊九元为师,在林府门下学《易》。
    卧槽!林大官人瞬间被舔麻了,自己的《易》学是什么水平,自己能不知道吗?
    于是林大官人迅速判断出,此人的功力至少不逊色于周应秋!
    等等,林大官人又强迫自己冷静了下来,这个人名似乎也眼熟!
    仔细想了一下,林大官人终于回忆起这位顾秉谦是个什么人了。
    此人似乎在天启末年当了两年首辅.至于人品,确实与同时代的周应秋堪称一时瑜亮。
    甚至还可以说,历史上顾秉谦的跪舔功力,犹胜周应秋半筹!
    如果说周应秋的经典是“猪蹄总宪”、“日万天官”,而顾秉谦的经典是曾经对九千岁魏忠贤说:“本该拜你为爹,但我太老了,怕你不喜欢我这样的白胡须儿子”
    林大官人紧紧握着顾秉谦的自荐书,心情莫名的忧郁。
    白秘书看到林大官人的神态突然萧索,关心的问道:“官人伱怎么了?”
    林泰来深深的叹口气,让白秘书很莫名的吐槽了句:“这都啥人啊?”
    一大堆荐书里,与名气沾边的人,就只有水太凉他爹、大明史上最傻首辅、最没节操白须儿首辅这三个。
    一个两朝“领袖”,两个垃圾首辅。
    苏州府号称人文鼎盛名人辈出,难道来投奔自己的“名人”,只能是这种货色吗?
    就没有一些史书上比较伟光正、正能量的名人,来林府投简历吗?
    林大官人绝对不肯承认,这可能是“人以类聚物以群分”的效应!
    在白秘书的眼里,不知道林大官人到底琢磨什么,只看到林大官人对那三份平平无奇的荐书不停拿起又放下。
    最后林大官人长叹一声,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,“还是先见见这三个吧!正当用人之际,尽快安排一下面试!”
    纠结半天后,还是抵不过穿越者的本能——不知道该选谁时,就选名人,只要他身上没有“妨主克主”的毒点。
    即便是再垃圾的首辅,那也是能当上首辅的人啊,至少不是邪恶狠毒、忘恩负义之辈。
    要不然一大堆简历里的一大堆完全陌生的名字,林大官人又哪能知道谁好谁坏?
    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