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寒门崛起,我靠种田打猎发家致富 > 第148章世外桃源
    到了二月底,市面上的糙米价格已经涨到了十五文一斤了。
    甚至在一些地方,还有价无市。
    就连涌入到北山县的流民,也越来越多了。
    现如今的三岔沟村东北部,搭建的地窝子,已经绵延到了北正店北部一带。
    站在一处瞭望楼上,观看着这处情景,苏景云连连感叹:“这不得有大几千人啊!”
    “景文呢,让他组织点人手,清查一下有多少流民。”
    “还是要控制好!”
    这些人,用好了,那就是庞大的人口红利!
    用不好,那就是不稳定因素!
    尽管这段时间,已经在想方设法地处理了,不过流民每天都在快速增加。
    甚至就连一些逃到了北山县城附近的流民,也回过头来,又来到了三岔沟村附近。
    他们都知道,在三岔沟这边,能找到谋生的手段。
    经过几天的清查,对于外面那些流民,也有了基本的数字。
    一万八千余人!
    看到这个数字,苏景云彻底懵了!
    怎么会这么多呢!
    “大哥,”
    苏景文开口说道:“这一万八千余人中,有一部分,是这段时间,刚刚迁徙到这边的,大约有四五千人。还有一大半,是今年来的。”
    “其中,有六七千人,有活儿干,都在各处作坊中做工呢。”
    “还有一部分,是老人、小孩。”
    “不过,我发现也有一部分青壮年劳力,没有活儿,还在四处找活儿呢。”
    听着苏景文的话,苏景云皱着眉头。
    青壮年劳力多了,也是问题啊!
    不稳定因素就多!
    尤其是青壮年劳力,上有老、下有小,他们要是吃不饱、没工作,对于局势影响很大!
    看了看周围,苏景云陷入了沉思中。
    建筑队,有几千人。
    水泥窑、砖窑、炭窑,也有几千人。
    还有纺织作坊,一两千人。
    伐木场那边,也有几千名散工。
    就这,还不够安置的!
    看来,还是需要再找点活儿啊!
    开采石头吧!
    思来想去,苏景云决定开采石头!
    “景文,”
    苏景云吩咐道:“你和大伯说一下,招点流民,让他们去开采石头!”
    “长石条,或者方石块!”
    “长石条,到时候用来建房子、砌墙!”
    “方石块,不要那么大,普通人能抱起来就行,暂时堆放起来!”
    “让他们组织流民开采吧,工钱核算一下,不要太高,也不要太低!”
    听着苏景云的吩咐,苏景文愣住了。
    他不知道,大哥这样安排开采石头,为的是什么。
    不过,苏景文也没有多问。
    只要是能给流民安排活,就好!
    最起码,那些流民不至于铤而走险!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到了三月初,开采石头的活儿,也安排下去了。
    整个三岔沟村,已经大变模样了!
    高高矗立着的瞭望楼,中间还有小瞭望楼。
    而在这一面,建筑工人们正在不断建造着,东面的这一道墙,已经铺好了模板,开始浇筑混凝土。
    高达两三丈、宽约一丈的墙体,已经有了雏形。
    混凝土坚固,因此中间修筑了诸多仓室。
    以后,用于囤积物资也好,住人也罢,也能够广泛利用!
    最关键的是,也能够省工期!
    除了外围瞭望楼、城墙之外,三岔沟村也大不一样了。
    尽管原来村中的旧房子,还没有拆除。
    不过,在里面居住的,大都是最近一段时间,来到苏记作坊做工的流民了。
    而原本村中的居民,几乎全部搬到了新村之中。
    新村中的房屋,也是最新修建的。
    规划得整整齐齐,家家户户都修了火炕。
    从北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,直接通到了每一家。
    每家每户,也修了下水道、厕所,有沟渠相连,直接汇聚到了西南部的一个大化粪池中。
    到时候,也用于堆土肥!
    不仅仅是三岔沟村,经过这两个月的努力建设,周单庄新村、柳埠渠新村,也已经建设完毕了。
    那边一些地方的旧村落拆除了。
    一些百姓搬迁到新村之后,旧村原有的建筑全部拆除。
    建筑队依然在这边进行规划,建设房屋。
    房屋多了,自然是为城外那些流民准备的!
    一部分流民,一家几口人中,已经至少有两人在苏记作坊中做工了。
    有恒产,自然有恒心!
    尤其是经过各个作坊的筛选,留下来的人,让他们住到这里,也能放心!
    在住宅区外面,一条主引水渠通往东边。
    在主引水渠旁边,就是纺织作坊。
    沿着主引水渠东边,分成了几个小水渠,通往田间地头。
    还有一条水渠蜿蜒流到了东边,越过了正在修建的城墙。
    在外面,还有几条水渠,将这座城环绕起来。
    这,就是苏景云的构思!
    尽管东面地势较高,苏景云也没有担心。
    他甚至还打算,从华河上游再修筑一道滚水坝,拦蓄一部分水。
    在这里,开挖一条水渠,与村东的水渠相接。
    在三岔沟新村附近,成片的工坊,囊括了三岔沟村大部分壮年劳力。
    这里,便是苏景云最早的产业!
    造纸坊、印刷坊、酿酒坊、肥皂坊等产业,全部聚集于此。
    苏景云还打算在附近修建一些仓库,以及其他加工作坊。
    这些构思,很宏大。
    等到全部落实下来,还需要漫长的时间!
    时间不成问题!
    工人也不成问题!
    有这么多活,才能将流民全部安置下来。
    当然了,在这段时间,苏景云也吩咐李泉,又招募了一部分人精锐人员,充实守御百户所的力量。
    尽管,名义上,这是一个守御百户所。
    但是在实际上,李泉手下已经搭建了一个千户所的框架。
    从河道工程队、村民中,又招募了大量符合条件的人员,充实了守御所的力量。
    苏景云甚至还从系统商城中,兑换了两三百架制式军弩,装备到了守御所中。
    其他人员,则分别装备了大刀、长矛。
    每天都在演练攻防作战。
    这些人群,也是百姓安居乐业最大的保证!
    所有的事业,都已经打好了基础。
    只要是跟随着苏景云,都能够吃喝不愁。
    原来的三岔沟村,也俨然成为了这一带的世外桃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