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章
    石立夏內心百折千回,面上卻是一點不顯。
    既然事情都到這了,石立夏也不差這一哆嗦了。
    況且小女孩找到了,老太太應該就不會像原文裏一樣會出事,她也就只需要照顧一小段時間而已。能幫助科研大佬一家,也就相當于她也在為國家做貢獻,那科研成果也有自己的汗水。
    “老太太,您要是放心,就先把心心放我家,反正我也沒有工作,有時間照看。回頭您身體養好了,我再把孩子送回家。”
    石立夏朝着一旁的小孩兒道:“心心,奶奶病了,你這幾天跟阿姨住一起好不好啊?阿姨家裏還有三個哥哥,你們可以一起玩。”
    心心仰着小腦袋,又看了看奶奶,搖着大腦袋道:
    “奶奶病了,心心不離開奶奶,心心要照顧奶奶。”
    老太太頓時紅了眼,“心心真是奶奶的乖寶貝,奶奶很好不用心心照顧。”
    心心卻倔強地握着老太太的手,大腦袋輕輕地放在老太太手背上,眼睛看向老太太另一只正插着針打着吊瓶的手。
    “心心想奶奶,好想好想的,心心要陪着奶奶,哪裏也不去。”
    “我的乖孫喲,奶奶也想你!”
    老太太又是感動又是激動,看向石立夏的眼神更加和善了。
    “石同志,謝謝你,真的太謝謝你了。你不知道這還是我第一次聽心心一口氣說那麽多話,我之前還擔心她跟普通孩子不一樣,現在不用愁了,真好,真是太好了。”
    老太太原本還心有餘悸,結果看孫女這麽一遭後,竟然願意開口了,話還說得那麽好,心裏那叫個高興。
    小孩兒已經三周半了,按理也能說不少話了,可她就會叫人。跟她說話她也經常不怎麽搭理,活在自己的世界裏。
    王嬸子也跟着高興:“沒想到因禍得福了,您老之前老是擔心孩子不會說話,現在是不愁了。”
    孩子發育有早有晚,可道理誰都懂,擱自己家孩子身上就是會操心。
    “心心,下次可不能亂跑了哦,外面有壞人,你下次再偷偷跑出來,很可能就再也見不到奶奶了。”
    石立夏摸了摸小孩兒的腦袋認真道。
    “心心以後乖乖的,心心以後再也不敢了。”
    心心應下,小身子一扭一扭的,明顯知道自己做錯事了,覺得不好意思呢。
    石立夏好奇問道:“心心,你是怎麽從家裏跑到百貨商場的啊?”
    “我坐了7路車。”
    王嬸子猛拍大腿:“還真跟我猜的一樣,這孩子也太聰明了,7路車就是從我們那到百貨商場的公交車。”
    “她媽媽半年前帶着她去了一趟百貨商場,沒想到就給記住了。”
    老太太也很詫異,平常這孩子看起來雖然可愛,卻不像是個機靈的,這麽大了話都不怎麽會說。
    王嬸子:“心心爸媽都是聰明的,尤其她爸爸,這麽大的時候都認識很多字了,她肯定也不差的。估摸着就是孩子太聰明了,所以才不稀罕跟同齡孩子玩。”
    石立夏深以為然,心心是女主家養的孩子裏最聰明的,十二歲的時候她就上了著名的少年班。
    後來發展一路向上,進入了航空領域進行研究,為我國的航空事業作出巨大貢獻,年紀輕輕就已經身擔要職了。
    此時的心心還是個小可愛,她一臉期盼地望着石立夏:“心心以後可以去找阿姨嗎?”
    “當然可以啦,不過可不能一個人偷偷跑過來,得讓奶奶或者相熟的大人把你帶過來。”
    心心重重地點頭,伸出了小手指。
    石立夏笑着也伸出小手指跟她拉鈎:“拉鈎上吊一百年不許變。”
    心心不願意離開生病的老太太,雖然孝心感動可現實條件不允許。
    王嬸子惆悵道:“醫院裏人來人往的,孩子留在這裏也不是個事啊,還是得帶回去。”
    老太太所在的人民醫院病床非常緊張,還有人得睡到過道上。
    她現在的病房是四人間,全都住滿了,還有家屬陪床,環境比較嘈雜。
    白天還罷了,小孩兒一直是自己跟自己玩的,不會亂跑也不會覺得無聊。
    到了晚上小孩子就不适合住在醫院裏了,小孩兒睡姿都不大好,平常也就罷了,老太太現在傷着了,要是被踹到可就麻煩大了。
    “要不然白天我把孩子送到醫院,晚上的時候我再接回去?”石立夏提議道。
    王嬸子搖頭道:“那也不合适,剛聽你說你家裏還有三個孩子,從機械廠到醫院坐公交車得近一個小時,那輛車人還特別多,來回太不方便了。”
    老太太看向石立夏:“石同志,你是機械廠的?”
    “我對象是機械廠的駕駛員。”
    “看你年紀也不大,都不到二十歲吧?怎麽都有三個孩子了?”
    石立夏大致解釋了一番,“廠裏剛給我們分了新房子,有三個屋子呢,心心來了也夠住的。”
    “你們小兩口都是好孩子,養孩子特別操心,你們才剛結婚,就幫別人養三個孩子,可真是太難得了。”
    在場的人聞言後,對石立夏都更加欣賞和敬佩。
    石立夏不好意思笑了笑,“都是我對象心腸好,也有養家的能力,要不然我們也是有心無力。”
    “你比你對象更不容易!”老太太肯定道,“沒有你做後盾,你對象哪敢應下這麽大的事。”
    石立夏默默吐槽,那他還真的敢。
    “你們機械廠的廠長是姓周吧?”
    “我不知道,就知道叫廠長。”石立夏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。
    “我結婚沒多久,又是從鄉下來的,這大半年光顧着适應城裏生活了,都不大知道這些事。”
    不管是原主記憶,還是她自己對原文的記憶,都想不起廠長姓什麽叫什麽了。
    機械廠有好幾個廠長,雖然有幾個是副的,可平常叫的時候都不會加上個副字,比如男主都是叫顧廠長,沒人會叫顧副廠長,這是職場忌諱。
    原身混混沌沌的分不清,石立夏則是看文從不去記這些邊角人物,能記住主角名字都已經很不容易了。
    王嬸子:“差點忘了這茬了,當年老爺子還參與過機械廠組建工作呢,那機械廠廠長還跟您沾親帶故呢,都是姓周的。”
    石立夏沒想到還有這淵源,仔細想想原文好像有提過,這也是小孩兒媽媽會留在機械廠的另一個原因。
    機械廠也是老爺子的心血,他們也希望機械廠能走得長遠。
    老太太的注意力卻在別的地方:“小石同志,你是農村來的?”
    “對,要不是陰差陽錯,我也沒法嫁給我現在的對象。”石立夏大大方方道。
    王嬸子擔心她心裏別扭,道:“你這麽優秀,長眼睛的小夥子都想娶你這樣的姑娘,哪裏來的不重要,人品好才是關鍵。”
    老太太點點頭,若有所思。
    王嬸子突然想到什麽,猛地拍掌:
    “老太太,小石同志,我有個想法,你們看成不成。”
    大家都望向她,老太太道:“你說。”
    “醫生說您這病就是得好好養,沒有太大毛病。機械廠廠醫院不是搞得挺好的嘛,設備都是齊全的,醫生也都很有經驗。要不然您轉到那邊去,這樣不就方便了?那邊的醫院床位也沒有這麽擠,依照您跟機械廠的淵源,還能住個單間,可比這裏舒坦。”
    王嬸子越想越覺得這事靠譜,人民醫院是全省最好的醫院,全省的人都往這裏湧,擠得不成樣子。
    醫生護士每天都忙得腳不沾地,有什麽事除非十萬火急,都得等半天人才會過來,老太太在醫院得不到很好的照顧,必須得安排人守着。
    老太太兒女又不在身邊,他們鄰居雖然可以幫忙,可大家各自都有事,時間長了難免會有意見。
    依照老太太的身份,她在機械廠廠醫院肯定會得到更好的照顧。
    石立夏又在機械廠,也能搭把手看一下孩子,晚上也不一定把孩子帶回家,只要白天的時候幫忙看一會兒就好。
    機械廠大院比較安全,孩子自個在院子裏玩就行,不費什麽事。
    石立夏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:“咱們要不還是先問問醫生吧,如果醫生覺得可行,您老轉院過去更合适。”
    老太太有些猶豫。
    王嬸子直接道:“老太太,您這節骨眼上可不能死心眼,平常就算了,這時候該用的人情就得用。”
    老太太這才沒有異議,叫來了醫生。
    醫生得知情況後,很爽快地同意了:“機械廠的李醫生是我同學,他醫術不在我之下,那邊醫院的條件雖不及我們醫院,卻也不差。您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靜養,轉去那邊很合适。”
    于是,他們也沒有耽擱,當天就給老太太轉院了。
    石立夏抱着心心,跟着老太太坐着救護車回機械廠。
    老太太這邊轉院,機械廠那邊就得了消息,因此老太太剛在廠醫院安置好,機械廠周廠長還有幾位老技術員都趕過來了。
    他們都曾受到過老爺子的提攜,才有了今天。
    周廠長看到老太太,情緒很是激動:“小姑,您病了怎麽也不跟我說一聲。”
    老太太不習慣這樣的場面,自從老爺子走後,她就不樂意跟以前的人交往了。一般也就是逢年過節接待一下。
    這一次情況特殊,她才回到這多少年都沒過來的老地方。
    “沒啥大病,不用這麽麻煩。你們有工作去忙,別成天圍着我一個老婆子。”
    “您老跟老爺子一樣,生怕麻煩別人,當初老爺子教了我多少東西,我又吃了多少您做的飯,我可都記着呢。”
    老太太擺擺手:“都多少年以前的事了,還提這些幹什麽。”
    周廠長注意到一旁的石立夏,好奇問道:“這位是?”
    老太太這才提起精神,詳詳細細地說了石立夏幫了多大的忙,最後老太太意味深長地對着周廠長道:
    “向陽啊,人民隊伍就需要這樣的好同志啊。”
    <!-- bx_style_end -->
    style="display:block"
    data-ad-slot="5357886770"
    data-ad-format="auto"
    data-full-width-responsive="true"></ins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