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八零年代二婚夫妻 > 第 111 章 比成绩
    台下,京大参会人员聚集区,松明远皱眉,看向院长,“这发言还没结束呢。”

    即使有不同意见,也有些太急切。

    于智渊嗯一声,“每年,想要和我们辩论的人都不少,今年不是我做报告,有些人肯定更坐不住,我给小苏说过这个,她知道。”

    果然,讲台上,苏星夜并没有惊慌失措,她看向举手者,是个带眼睛的男老师,她抬手示意,“您有什么意见,现在就可以提出来。”

    话音一落,很多人看向举手者,面上不说什么,可心里自有评价。

    刘歌哼一声,小声和许云腾说话,“什么啊,好没素质,报告还没结束,就来打断人家的发言。”

    眼镜男老师毫无自觉,他大刺刺站起来,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,“苏星夜是吧,我姓张,是海市第一高中的老师,我连续多年带高三毕业生,对于教育,我有自己的看法,针对你刚才的观点,我持有不同意见。”

    他侃侃而谈,“素质教育,不就是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之外的东西,它固然是有好的一面,可是,它并不符合我们当前的教育需要,我觉得,我们当前的理念,就很好,这个学习,它就应该是最重要的,分数,那更是重中之重,分分分,学生的命根,你这个分上不来,学习成绩那就是差,一个差生,还有什么培养的必要呢,我们有这个精力,用在优秀学生身上,就能把学生培养的更优秀,国家发展,靠的,还是这批人。”

    既然讨论已经开始,大家也再不关心失礼不失礼,张老师说完,立即有人点头,跟着举手发言。

    “我赞成,我们老师的精力,是有限的,用在尖子生身上,能创造更多价值。”

    这话说完,讨论开始激烈。

    “我反对,差生怎么了,差生一样有优点,为什么要被放弃。”

    “这学习成绩都不行,别的就算擅长,有什么用,你高考能考高分?上不了大学,就是说破大天,也没用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应试教育不对,这种评价学生的方式,是极端的,片面的!”

    “不对?哪里不对,用分数来评价学生,自古有之,那么多学科,还不够全面吗,你们这些年轻老师,就是异想天开。”

    这眼看着,场面要混乱起来。

    苏星夜握住话筒,“各位老师们,听我说两句吧。”

    她的声音带着安抚的意味,镇定而自然,透过话筒传出去,瞬间压倒一切声音。

    “我们的革命先烈,浴血奋战,不惜以生命为代价,建立新的政|权,是为什么呢?”

    “是为了每个人,都能平等而自有的享有应有的权利。”

    “这种权利,不应你贫穷而削弱,不应你富贵而增多,这才是平等。”

    “那在各位老师的课堂里,那些孩子们不是一样的吗,你所给予的教育,如果在学生那里,分出三六九等,老师们,这对那些学生,公平吗?”

    简单的一问,刚才提出精力分配说的几个老师噎了一下,“那,那不一样!”

    苏星夜直直看过去,“有什么不一样,哪里不一样,学校,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,孩子们就是这个社会里的公民,我们老师,作为这个小社会的管理者,教育者,甚至是执法者,都不能做到公正平等,那又指望这些孩子们,能形成多么高尚的品质呢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有人点头,有人沉默,有人反驳,“苏同志,你在转移话题,应试教育,也可以平等,作为一个学生,他最重要的,就是学习,考出好成绩,这就是最重要的。”

    苏星夜点头,“好,我们回归两种教育,我们当前的教育,定然是有长处的,让学生们接受知识,这本身没什么错误,但是,考出好成绩,就是一个好学生吗?”

    她笑,“我反对。”

    立即有人举手赞同,“我同样反对,目前,高智商犯罪,高学历犯罪,数不胜数!”

    “可是,那是个例!”

    “对啊,个例,大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孩子,都很好。”

    苏星夜点头,“好,今天,我们不钻牛角尖,只说大方向,是,大部分成绩好的孩子,都很好,可是一个班里,成绩好的孩子,有多少?”

    “很多老师,只能看到第一名第二名,前十名,再多,成绩中间以上的孩子,那剩下的呢。”

    “剩下的孩子们,就不配得到好的教育,就因为他们没有按照老师的期望拿到所谓的高分,就是差生吗?”

    苏星夜摇头,“我再次反对,素质教育下,在一个课堂里,没有差生,或者说,没有学不好的学生,只有不会教的老师。”

    “我相信,没有任何一个孩子,是糟糕到没有一丝优点的,我们老师要做的,不是给学生,分出三六九等,而是,发现他的长出,找出他的优点,去鼓励,去教育,让他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,让他自信面对未来。”

    “孔子说,‘求也退,故进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’,‘有教无类’,‘因材施教’,这是古人传递给我们的教育精髓,不该被丢弃,现在,为了给分数让路,孩子们成了什么,学习的机器,被催肥的鸭子,应试教育的糟粕,应该革新。”

    苏星夜说完,立即有人挥手支持。

    “对,革新。”

    “对,去其糟粕!”

    “改革势在必行。”

    改革,说的太轻巧了,革新当前的教育制度,不亚于一次政|权|变|革,这件事并不是张嘴一说就能被同意的。

    王老师哼笑一声,“苏同志,你说了这么多,素质教育下,不关注成绩,关注那些差生,他们就能考上大学吗,这种付出,真的有用吗,这些,都没有答案,素质教育实施起来效果到底怎么样,谁能保证。”

    苏兴业刚要开口说话,许云腾举手起身,“苏老师,让我来说吧。”

    他径直看下第一排最中间的人,“委员长,我可以发言吗?”

    委员长看向苏星夜,又看看许云腾,“好,小伙子,你来说说。”

    许云腾点头,“我先自我介绍一下,我叫许云腾,是一名小学教师,我是素质能力教育的坚定拥护者,因为我就是它的受益者。”

    他起看王老师,“苏老师虽然京大的学生,她另一个身份,是教师,一名具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教师,她严谨而认真,王老师,您刚才的问题,她报告里会有答案的,但是她的数据一定会是学生们的平均情况,既然您拿成绩说事,那我就说说苏老师学生们的成绩吧。”

    他看向全场,“可能很多人说,能考上好大学的孩子,他从小就优秀,学习成绩就好,可是这个关系,在我,和我的同学,学弟学妹身上,并不成立。”

    “我来自卡鳄边防,我国最北的一个边防站,边防哨所,常年覆盖冰雪,我们这些随军家属的住所,在雪峰山腰上,条件大家可想而知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的边防学校,三间房,三四个老师,没有什么幼儿园,小学两个班,初中一个班。”

    “边疆条件艰苦,刮大风放假,寒潮放假,下雪放假,集体工事放假,老师有事放假,一年学,几乎半年假,我们的课本,是之前的哥哥姐姐们,翻过无数遍,已经很破旧的书本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这些孩子们,没见识过外面的世界,学习和玩一样,一个老师教所有课,有的十来岁才上一年级,有的三年级了还写不好自己的名字。”

    他看向持反对意见的几个老师,“在很多老师眼里,我们那一群孩子们,就是差生,或者很多老师说的,‘以后,就是种地的命’,‘要饭都得饿死’,‘只能和别人一样捡垃圾’,‘这辈子都没什么出息’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在场很多老师心里一凛,这些话,他们说过无数遍,面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,这些话,他们张嘴就来。

    许云腾继续,“在苏老师之前,我们那个小小的边防学校,确实没什么出彩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,苏老师,她仿佛神笔马良,就那么轻轻一挥,奇迹诞生。”

    “我举几个例子吧,这些例子,都是可以求证的,我也征求过这些人的意见,他们也非常愿意,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,让更多人看到,苏老师的教育成果。”

    “从我说起吧,苏老师并没有教过我很多课,可是我依旧视她为我最尊敬的老师,小时候的我,憨吃憨玩,学习一般,算是以后没什么出息的中等生,是苏老师带我们给边疆驻军举行慰问演出,第一届,选我当主持人,那一次的体验,是我人生的转折点,我觉得苏老师有魔力,她让我变得特别重要,之后,我以她为榜样,立志当一名教师,这才有了今天的我。”

    “我弟弟,许云飞,就是那个三年级还写不好写自己名字的孩子,苏老师举办的运动会,他得了跑步第一名,之后,苏老师就着重训练他这方面的能力,他文化课确实不行,可是他以特长生的身份,进入华东运动大学,继而进入国家队,在奥运会上获得银牌。”

    “韩有平,是一个极度害羞胆怯的学生,小时候感冒不断,上学之后,苏老师非常重视他的体质,让他当体育委员,给他讲怎么提高体质,科普人体免疫系统,这孩子,从小就对这些感兴趣,高考进入华科医学院。”

    “周远,我们家属院有名的捣蛋鬼,因为苏老师发起的作文广播朗读活动,他的作文频频入选,苏老师发现他这方面的天赋,着重培养,高考后,进入中央传媒大学。”

    “孙进友,上课的时候,就从来没有老实过,不仅自己不学习,还耽误别人,苏老师给同学们上体育课,发现他的运动天赋,之后,运用班长轮流制提高他的学习兴趣,高考后,他进入国家队踢球。”

    “李雪,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会紧张到哭的女孩,苏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玩官兵捉强盗,她这个官兵,从刚开始不敢动,到后来兴高采烈当警察,高考后,进入中央警校。”

    “吴优,第一海洋大学。”

    “刘灵,中央航空航天大学。”

    “刘力,中华理工大学。”

    “沈月月,华大,今年的青歌赛冠军。”

    “苏晓柳,华大,奥运会冠军。”

    “沈家宝,京大,当年的省状元。”

    “苏晓扬,国防科大,他没参加高考,因为他高二时候,京大华大和国防科大,三所顶尖大学抢招。”

    许云腾看着已经呆住的老师们,笑起来,“当然,这只是其中一部分,你们敢相信吗,我们一个小小的边防营,教育医疗,科技工业,警界军界,海陆空,各有涉猎,这些人,都是苏老师从一年级,带到初中的孩子,八年时间,这一批孩子们,是真真正正在苏老师的教育体系下,培养出来的学生。”

    “而这些孩子们,在很多老师眼中,就是没救的学生,老师看到他们,只会烦躁,辱骂,看不起,表扬鼓励?发现特长?因材施教?不存在的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苏老师不,她从来不会辱骂学生,也从不见她生气,她教出那么多成绩好的孩子们,那平常,她看重成绩吗,并不,在她的课堂里,她甚至从来不会公开同学们的成绩,不会把得满分的试卷贴在墙上让所有人学习,不会把倒数第一拉出来批评嘲讽,在她眼中,每个孩子,都是天才,她就那么轻描淡写,笑意盈盈,让班里的每个孩子,都成人成才,顶天立地。”

    “来吧,比成绩,在场的各位,就算是连续带高三的老师,三四十年教学经验的一线老师,谁能有苏老师的成绩。”

    刹那间,鸦雀无声。

    松明远激动到手指哆嗦,楚立业只说苏老师四个孩子非常优秀,可是没说,小苏之前在边疆家属院的成就啊,天啊,这是什么成就,这是什么水平!

    王老师哑巴了,刘歌听呆了,刘固守眼眶含泪,那样一个常年冰雪覆盖的小小学校,竟然走出来这么多优秀人才吗,如果让他们去,谁敢说,自己能做到。

    许云腾看向几个面红耳赤的老教师,无声冷笑一声,看向委员长,“我的发言完毕。”

    全场无声,良久,不知是谁开始鼓掌,之后,掌声雷鸣。

    委员长一边鼓掌一边站起,“好啊,好啊。”

    他看向苏星夜,“我没想到,会有人,这么彻彻底底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,真正因材施教,也没想到,这种制度下的教学成果,如此惊人。”

    他环视一圈,“今天,苏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课,教育思想革新,势在必行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,我知道,很多人还有问题,最重要的一个,我来问吧,苏老师,思想改革,要有,可是,从何做起呢,全国上下,这么多的学校,这么一下改了,可是要乱套的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立即的,就有人附和。

    “对啊对啊,这一改,天翻地覆。”

    “苏星夜同志能做好,可是我们不一定能做好,没有成熟的模式,真要乱套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,我看难。”

    苏星夜笑笑,她看向委员长,“当然有办法。”

    所有人看她,看向这个一脸自信,毫无胆怯的教师。

    她脸上带笑,眼中有光,她心中有梦想,脚步有方向,就那么斩钉截铁的,让教育界翻开崭新的一页。

    她说,“试点。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

    台下,京大参会人员聚集区,松明远皱眉,看向院长,“这发言还没结束呢。”

    即使有不同意见,也有些太急切。

    于智渊嗯一声,“每年,想要和我们辩论的人都不少,今年不是我做报告,有些人肯定更坐不住,我给小苏说过这个,她知道。”

    果然,讲台上,苏星夜并没有惊慌失措,她看向举手者,是个带眼睛的男老师,她抬手示意,“您有什么意见,现在就可以提出来。”

    话音一落,很多人看向举手者,面上不说什么,可心里自有评价。

    刘歌哼一声,小声和许云腾说话,“什么啊,好没素质,报告还没结束,就来打断人家的发言。”

    眼镜男老师毫无自觉,他大刺刺站起来,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,“苏星夜是吧,我姓张,是海市第一高中的老师,我连续多年带高三毕业生,对于教育,我有自己的看法,针对你刚才的观点,我持有不同意见。”

    他侃侃而谈,“素质教育,不就是关注学生学习成绩之外的东西,它固然是有好的一面,可是,它并不符合我们当前的教育需要,我觉得,我们当前的理念,就很好,这个学习,它就应该是最重要的,分数,那更是重中之重,分分分,学生的命根,你这个分上不来,学习成绩那就是差,一个差生,还有什么培养的必要呢,我们有这个精力,用在优秀学生身上,就能把学生培养的更优秀,国家发展,靠的,还是这批人。”

    既然讨论已经开始,大家也再不关心失礼不失礼,张老师说完,立即有人点头,跟着举手发言。

    “我赞成,我们老师的精力,是有限的,用在尖子生身上,能创造更多价值。”

    这话说完,讨论开始激烈。

    “我反对,差生怎么了,差生一样有优点,为什么要被放弃。”

    “这学习成绩都不行,别的就算擅长,有什么用,你高考能考高分?上不了大学,就是说破大天,也没用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应试教育不对,这种评价学生的方式,是极端的,片面的!”

    “不对?哪里不对,用分数来评价学生,自古有之,那么多学科,还不够全面吗,你们这些年轻老师,就是异想天开。”

    这眼看着,场面要混乱起来。

    苏星夜握住话筒,“各位老师们,听我说两句吧。”

    她的声音带着安抚的意味,镇定而自然,透过话筒传出去,瞬间压倒一切声音。

    “我们的革命先烈,浴血奋战,不惜以生命为代价,建立新的政|权,是为什么呢?”

    “是为了每个人,都能平等而自有的享有应有的权利。”

    “这种权利,不应你贫穷而削弱,不应你富贵而增多,这才是平等。”

    “那在各位老师的课堂里,那些孩子们不是一样的吗,你所给予的教育,如果在学生那里,分出三六九等,老师们,这对那些学生,公平吗?”

    简单的一问,刚才提出精力分配说的几个老师噎了一下,“那,那不一样!”

    苏星夜直直看过去,“有什么不一样,哪里不一样,学校,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,孩子们就是这个社会里的公民,我们老师,作为这个小社会的管理者,教育者,甚至是执法者,都不能做到公正平等,那又指望这些孩子们,能形成多么高尚的品质呢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有人点头,有人沉默,有人反驳,“苏同志,你在转移话题,应试教育,也可以平等,作为一个学生,他最重要的,就是学习,考出好成绩,这就是最重要的。”

    苏星夜点头,“好,我们回归两种教育,我们当前的教育,定然是有长处的,让学生们接受知识,这本身没什么错误,但是,考出好成绩,就是一个好学生吗?”

    她笑,“我反对。”

    立即有人举手赞同,“我同样反对,目前,高智商犯罪,高学历犯罪,数不胜数!”

    “可是,那是个例!”

    “对啊,个例,大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孩子,都很好。”

    苏星夜点头,“好,今天,我们不钻牛角尖,只说大方向,是,大部分成绩好的孩子,都很好,可是一个班里,成绩好的孩子,有多少?”

    “很多老师,只能看到第一名第二名,前十名,再多,成绩中间以上的孩子,那剩下的呢。”

    “剩下的孩子们,就不配得到好的教育,就因为他们没有按照老师的期望拿到所谓的高分,就是差生吗?”

    苏星夜摇头,“我再次反对,素质教育下,在一个课堂里,没有差生,或者说,没有学不好的学生,只有不会教的老师。”

    “我相信,没有任何一个孩子,是糟糕到没有一丝优点的,我们老师要做的,不是给学生,分出三六九等,而是,发现他的长出,找出他的优点,去鼓励,去教育,让他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,让他自信面对未来。”

    “孔子说,‘求也退,故进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’,‘有教无类’,‘因材施教’,这是古人传递给我们的教育精髓,不该被丢弃,现在,为了给分数让路,孩子们成了什么,学习的机器,被催肥的鸭子,应试教育的糟粕,应该革新。”

    苏星夜说完,立即有人挥手支持。

    “对,革新。”

    “对,去其糟粕!”

    “改革势在必行。”

    改革,说的太轻巧了,革新当前的教育制度,不亚于一次政|权|变|革,这件事并不是张嘴一说就能被同意的。

    王老师哼笑一声,“苏同志,你说了这么多,素质教育下,不关注成绩,关注那些差生,他们就能考上大学吗,这种付出,真的有用吗,这些,都没有答案,素质教育实施起来效果到底怎么样,谁能保证。”

    苏兴业刚要开口说话,许云腾举手起身,“苏老师,让我来说吧。”

    他径直看下第一排最中间的人,“委员长,我可以发言吗?”

    委员长看向苏星夜,又看看许云腾,“好,小伙子,你来说说。”

    许云腾点头,“我先自我介绍一下,我叫许云腾,是一名小学教师,我是素质能力教育的坚定拥护者,因为我就是它的受益者。”

    他起看王老师,“苏老师虽然京大的学生,她另一个身份,是教师,一名具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教师,她严谨而认真,王老师,您刚才的问题,她报告里会有答案的,但是她的数据一定会是学生们的平均情况,既然您拿成绩说事,那我就说说苏老师学生们的成绩吧。”

    他看向全场,“可能很多人说,能考上好大学的孩子,他从小就优秀,学习成绩就好,可是这个关系,在我,和我的同学,学弟学妹身上,并不成立。”

    “我来自卡鳄边防,我国最北的一个边防站,边防哨所,常年覆盖冰雪,我们这些随军家属的住所,在雪峰山腰上,条件大家可想而知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的边防学校,三间房,三四个老师,没有什么幼儿园,小学两个班,初中一个班。”

    “边疆条件艰苦,刮大风放假,寒潮放假,下雪放假,集体工事放假,老师有事放假,一年学,几乎半年假,我们的课本,是之前的哥哥姐姐们,翻过无数遍,已经很破旧的书本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这些孩子们,没见识过外面的世界,学习和玩一样,一个老师教所有课,有的十来岁才上一年级,有的三年级了还写不好自己的名字。”

    他看向持反对意见的几个老师,“在很多老师眼里,我们那一群孩子们,就是差生,或者很多老师说的,‘以后,就是种地的命’,‘要饭都得饿死’,‘只能和别人一样捡垃圾’,‘这辈子都没什么出息’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在场很多老师心里一凛,这些话,他们说过无数遍,面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,这些话,他们张嘴就来。

    许云腾继续,“在苏老师之前,我们那个小小的边防学校,确实没什么出彩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,苏老师,她仿佛神笔马良,就那么轻轻一挥,奇迹诞生。”

    “我举几个例子吧,这些例子,都是可以求证的,我也征求过这些人的意见,他们也非常愿意,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,让更多人看到,苏老师的教育成果。”

    “从我说起吧,苏老师并没有教过我很多课,可是我依旧视她为我最尊敬的老师,小时候的我,憨吃憨玩,学习一般,算是以后没什么出息的中等生,是苏老师带我们给边疆驻军举行慰问演出,第一届,选我当主持人,那一次的体验,是我人生的转折点,我觉得苏老师有魔力,她让我变得特别重要,之后,我以她为榜样,立志当一名教师,这才有了今天的我。”

    “我弟弟,许云飞,就是那个三年级还写不好写自己名字的孩子,苏老师举办的运动会,他得了跑步第一名,之后,苏老师就着重训练他这方面的能力,他文化课确实不行,可是他以特长生的身份,进入华东运动大学,继而进入国家队,在奥运会上获得银牌。”

    “韩有平,是一个极度害羞胆怯的学生,小时候感冒不断,上学之后,苏老师非常重视他的体质,让他当体育委员,给他讲怎么提高体质,科普人体免疫系统,这孩子,从小就对这些感兴趣,高考进入华科医学院。”

    “周远,我们家属院有名的捣蛋鬼,因为苏老师发起的作文广播朗读活动,他的作文频频入选,苏老师发现他这方面的天赋,着重培养,高考后,进入中央传媒大学。”

    “孙进友,上课的时候,就从来没有老实过,不仅自己不学习,还耽误别人,苏老师给同学们上体育课,发现他的运动天赋,之后,运用班长轮流制提高他的学习兴趣,高考后,他进入国家队踢球。”

    “李雪,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都会紧张到哭的女孩,苏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玩官兵捉强盗,她这个官兵,从刚开始不敢动,到后来兴高采烈当警察,高考后,进入中央警校。”

    “吴优,第一海洋大学。”

    “刘灵,中央航空航天大学。”

    “刘力,中华理工大学。”

    “沈月月,华大,今年的青歌赛冠军。”

    “苏晓柳,华大,奥运会冠军。”

    “沈家宝,京大,当年的省状元。”

    “苏晓扬,国防科大,他没参加高考,因为他高二时候,京大华大和国防科大,三所顶尖大学抢招。”

    许云腾看着已经呆住的老师们,笑起来,“当然,这只是其中一部分,你们敢相信吗,我们一个小小的边防营,教育医疗,科技工业,警界军界,海陆空,各有涉猎,这些人,都是苏老师从一年级,带到初中的孩子,八年时间,这一批孩子们,是真真正正在苏老师的教育体系下,培养出来的学生。”

    “而这些孩子们,在很多老师眼中,就是没救的学生,老师看到他们,只会烦躁,辱骂,看不起,表扬鼓励?发现特长?因材施教?不存在的。”

    “可是苏老师不,她从来不会辱骂学生,也从不见她生气,她教出那么多成绩好的孩子们,那平常,她看重成绩吗,并不,在她的课堂里,她甚至从来不会公开同学们的成绩,不会把得满分的试卷贴在墙上让所有人学习,不会把倒数第一拉出来批评嘲讽,在她眼中,每个孩子,都是天才,她就那么轻描淡写,笑意盈盈,让班里的每个孩子,都成人成才,顶天立地。”

    “来吧,比成绩,在场的各位,就算是连续带高三的老师,三四十年教学经验的一线老师,谁能有苏老师的成绩。”

    刹那间,鸦雀无声。

    松明远激动到手指哆嗦,楚立业只说苏老师四个孩子非常优秀,可是没说,小苏之前在边疆家属院的成就啊,天啊,这是什么成就,这是什么水平!

    王老师哑巴了,刘歌听呆了,刘固守眼眶含泪,那样一个常年冰雪覆盖的小小学校,竟然走出来这么多优秀人才吗,如果让他们去,谁敢说,自己能做到。

    许云腾看向几个面红耳赤的老教师,无声冷笑一声,看向委员长,“我的发言完毕。”

    全场无声,良久,不知是谁开始鼓掌,之后,掌声雷鸣。

    委员长一边鼓掌一边站起,“好啊,好啊。”

    他看向苏星夜,“我没想到,会有人,这么彻彻底底改变自己的教育思想,真正因材施教,也没想到,这种制度下的教学成果,如此惊人。”

    他环视一圈,“今天,苏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课,教育思想革新,势在必行。”

    “当然,我知道,很多人还有问题,最重要的一个,我来问吧,苏老师,思想改革,要有,可是,从何做起呢,全国上下,这么多的学校,这么一下改了,可是要乱套的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立即的,就有人附和。

    “对啊对啊,这一改,天翻地覆。”

    “苏星夜同志能做好,可是我们不一定能做好,没有成熟的模式,真要乱套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,我看难。”

    苏星夜笑笑,她看向委员长,“当然有办法。”

    所有人看她,看向这个一脸自信,毫无胆怯的教师。

    她脸上带笑,眼中有光,她心中有梦想,脚步有方向,就那么斩钉截铁的,让教育界翻开崭新的一页。

    她说,“试点。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