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八零年代二婚夫妻 > 第 102 章 里程碑式的老师
    相比于沈月月的收放自如,吴采诗的初赛之旅,就有些磕磕碰碰了,不过那些,她选择性的忘掉,此时,她还没有察觉到两人之间的差距,她只是很气愤。

    这天,下午一回家,她就质问吴盛金。

    “爸,为什么,我复赛的录像,没有放在电视上播出啊,你不是说了,会让我播出的吗,到底什么时候啊。”

    吴盛金对闺女,从来都是要星星不给月亮,有求必应,这次,他算是废了老鼻子劲,“采诗啊,播出播出,这几天就播,你是不知道,今年这个青歌赛的总评委,是个叫潘姚远的老师,我听他们说,之前,这个复赛的录像,因为不涉及决赛,好不好的,走走门路,就给放电视上播,可这回啊,真难。”

    吴盛金见闺女还在生气,拉着她坐下,“不过,再难爸爸也得给你做成不是,这个潘老师,对这个歌曲,审核非常严格,基本都要他听过点头之后,才能播,你说这青歌赛,现在预热阶段,就是每一期,播一些你们参赛选手唱的歌,其实没什么啊,他还审那么严。”

    吴采诗是不愿意听这句话的,“爸,难道我唱的还不够好,那潘老师竟然不让播我的吗。”

    在吴盛金看来,自家闺女那定然是好的,“好好好,怎么不好,这不是,他们不懂得欣赏吗,反正吧,爸给你搞定了,过几天,这周五晚上就播,就播。”

    不容易啊,他找到专业人士,给这个录像修了音,费了那么大的劲儿,给他把关的人,总算是点了头,送到潘老师手上,又找人旁敲侧击说了不少好话,这才放到播放集里。

    不过这些,他是不打算给闺女说的。

    只要能播放,吴采诗就高兴,周五这天,她就开始给自己搞宣传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,她也聚起一个小团体,反正她有钱,大把的钱撒出去,总有人动心,班级里,这小团体,自然而然就以她为首,她对这几个小姐们没别的要求,就一个字,夸,夸她就行了。

    这不,课间空里,她一个手势,小团体就聚过来,她心里满意点头,开始说青歌赛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哎,最近,你们有没有关注青歌赛啊,下一步,可就是半决赛。”

    青歌赛,学校里不少人参加,通过复赛的也有,大家自然都很关注,而且,在他们班里,吴采诗又是请假又是找音乐老师的,弄得阵仗很大,大家想不关注都难。

    她这么一说,许多同学都竖起耳朵,悄悄听她们小团体说话。

    “当然关注,采诗,你不是还进半决赛了,可真厉害。”

    “对啊对啊,听说,海选的时候,是三个评委打分呢,六十分以上,才能进复赛,复赛的时候,要八十分以前才行啊,你表现的肯定很好吧。”

    吴采诗简直神采飞扬,“那当然了,你们不知道,我准备的有多努力,前段时间,我不是还专门请了半个月的假,我就是去训练的,让我爸找专业的录音棚,用那些专业的设备,每天练习,果然,功夫不负有心人。”

    前排,郑方雪几人听得清清楚楚,简直要笑出来。

    以前,听着吴采诗这样叽叽喳喳的,她只觉得烦,现在呢,反而觉得有些好玩,就好像,自己是看客,看舞台上的小丑表演一样。

    她看慕容明娇,“是啊,请假半个月,那么努力,终于进半决赛,听着好励志。”

    慕容明娇看一眼还在写笔记,一看就知道根本没把吴采诗的话听到耳朵里去的沈月月,轻笑一声,“嗯,这样一看,我们月月打酱油一样,就进了半决赛,要是说出来,对她还真有些不尊重。”

    吴采诗还在继续,“我有确切消息,这周六啊,我的参赛录像,就会在电视上播出啦,到时候,你们看看,就知道我多厉害啦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她的小团体是真惊讶了,“哎呀,采诗,你真厉害啊,我听说,今天这些放出来的歌,都是真有水平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们周六可得好好看看,你这就上电视成明星了,好棒。”

    沈月月是真的没听到吴采诗的那些话,课间空,她在认真写笔记,下午就剩一节课,之后,她要去等找妈妈和二哥,一起回家吃饭的。

    只是圆圆姐有事请假回家了,要不然,会更热闹。

    京大,教育学院办公大楼,二楼大会议室,一场教育学教研会正在进行中。

    苏星夜作为在职大学生,受邀参加这次会议。

    她的大学导师,松明远和她坐在一起。

    松明远已经接近六十岁,但是精神状态依旧很好,他整个人很是清瘦,因为带着一副眼镜,带着学者的气息。

    苏星夜这个学生,是他亲在去找校长要过来的,即使他手上还带着一些研究生,可在他眼里,苏星夜的教学思想,才是他的毕生追求,对苏星夜,他是寄予厚望的。

    会议中途,休息时间,松明远笑呵呵的和苏星夜说话,“小苏,刚刚这个院长说的,你都听清楚了吧,全国教育大会,还有两个月的时间,我们学院的队伍,是由院长,导师,教师和优秀学生的队伍组成的,我手底下两个名额,算你一个。”

    苏星夜有些惊喜,这种全国性的教育会议,集全国各阶层优秀的教育专家,学者,能够参加,意义非凡,她没想到,自己能在里面有一席之地。

    松教授的性格,她这半年多接触下来,已经有些了解,他的性格,有些执拗,“老师,我是大一的,是不是资格有些不够,您不要为难。”

    松明远叹笑一声,“你啊你啊,总是给我意想不到的反应,别人听到这个,恨不能跳起来,能参加这个会议,意味着什么,镀金啊,你倒好,还让我不要为难。”

    苏星夜倒没想那么多,“这次不参加,我下次有信心能参加的,所以,我不着急。”

    松明远佯装生气,“你不急啊,我急。”

    他小声和苏星夜算着,“你看,我这马上呢,就六十岁,就算能延长个两三年退休,那也只能啊,再参加一次这个教育会议。”

    他畅想一下,“我啊,还等着呢,就盼着在我没退休之前,看到我们全国,全面落实素质教育,这个教育方针,不能一直高高在上啊,我想看着它,落到实处。”

    松明远看苏星夜,“要想推动它,离不开专家学者,更离不开你们这些,已经把这个教育思想用起来的一线教师,你的名字能上名单,可不仅仅是我能决定的,你有这个实力。”

    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到,会议继续,他笑着总结,“去吧,那是全国教育工作者的盛会,那里,有无数和你志同道合的同辈,孩子们的未来,到底接受怎么样的教育,就靠你们这群人啊。”

    一直到会议结束,苏星夜依旧心潮澎湃,松教授说的对,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们,那些力量,她应该去汇集,大家把力量集中在一起,让教育思想的革新,更早一点来到。

    会议结束,沈家宝和沈月月一左一右站在苏星夜两边,三人并排一边散步一边朝外走。

    初夏时分,温度适宜,一路风景很是不错。

    沈家宝看着苏星夜,“妈,有什么好事啊,看你那么开心。”

    沈月月也看出来了,“妈,你笑得特别特别漂亮,刚刚好几个男生,都走过去了,还一直回头看你呢,嘻嘻,让爸爸知道,肯定又吃醋。”

    沈家宝看着如花一般的妹妹,皱眉,傻丫头,有些人是看妈妈,有些人,是看你,不过,这个呢之后再说,还是先分享妈妈的喜悦。

    苏星夜自然是乐意分享自己的快乐,“今年暑假,召开全国教育大会,我的导师,要带着我去参加,那里有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,还有教育专家学者,妈妈想到能和他们交流,所以特别高兴。”

    两个孩子当即睁大眼睛,沈家宝当先竖起大拇指,“妈,牛!你这才大一呢。”

    沈月月与有荣焉,“妈,松教授有眼光。”

    孩子们的崇拜太真诚,苏星夜忍不住笑起来,“我也特别高兴,松教授当我的导师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个,沈家宝和沈月月一致想到,“感谢立业哥。”

    松明远之所以亲自找校长要苏星夜做自己的学生,说起来缘由还在楚立业那里。

    那还是楚立业大二的时候,那年,松明远在全校发起一个调查问卷,‘我人生中里程碑式的老师’。

    松明远的目的,就是想调查,在学生们的认知里,老师的不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。

    其实,大部分的答案都不是送明远想要的,孩子们所说的严格要求学习,找各种题目给学生,认真辅导这些,虽然好,但是并不是松明远的目的。

    反而是有几个学生,说着老师有些小小的举动,尽管在老师看来,是无伤大雅的,却对自己造成非常大的伤害,甚至能记一辈子,给松明远带来很大的启发。

    那次调查问卷的最大收获,就是楚立业。

    楚立业,从第一次高考紧张到手指哆嗦,到第二次高考被京大华大抢录,这之间的蜕变,简直惊人。

    搞教育学的人都知道,让一个在重大场合紧张过的孩子放松下来,这个难度大到难以想象,即使你不停模拟那种场景,强化脱敏,等实战来临,紧张依旧不可避免。

    楚立业却做到了。

    对楚立业来说,苏星夜就是他生命中的里程碑式的老师,他还是考上大学以后,才知道苏老师在这一年里,所扮演的角色。

    原来,妈妈所有的转变,都是因为苏老师的开导,原来,每次吃饭那些让他会笑起来的话,也是苏老师让妈妈分享的,晓扬几个拉着他出去放松心情,也是苏老师授意的。

    没有苏老师,他可能依旧是那个,不会说话,不会交流,闷不吭声,满心抑郁,考试紧张的楚立业,那份感激之情,在他心里发酵,越来越深刻。

    所以接到这份问卷的时候,他无处可说的感激之情,有了倾诉口。

    他在问卷的空白处,写了很长的文章。

    ‘……家宝的那封信,给我开启了新的大门,那天,我带着厚厚的眼睛,听着广播里的声音,畅想着苏老师带他们在冰面滑行的场景,满心羡慕,那时候,我觉得我的情感已经麻木,可是回到房间,趴在桌子上做题的时候,我哭了。’

    ‘苏老师没有教过我任何一个学科,可是,我依旧把她当做我的人生导师,我人生的里程碑式的导师,现在,我内心蓬勃的喜怒哀乐,七情六欲,都是苏老师帮我唤醒的。’

    ‘现在想来,苏老师对我的教育,润物细无声,第一年高考结束,妈妈满心绝望,不断自责,拜托她帮助我,可是苏老师从来不对我说教,更不和别的长辈一样,把我当个小孩,心疼安慰,她用她的教育成果,带动我。’

    ‘教育成果就是她的孩子,苏老师有四个孩子,老大是个百科全书,我和他探讨文学,那种合拍让我喜悦复苏,老二是个机灵鬼,我在他的店铺打工卖肉夹馍,见过千人千面,学会交流,老三是滑冰天才,滑冰场里被人耻笑,他绝地反杀,那种刺激,让我热血沸腾,老四是个百灵鸟一样的可爱妹妹,每每听她唱歌,我都能听出欢乐。’

    ‘苏老师到底做了什么呢,细细想来,她好像什么都没做,可却又真真正正什么都做了,我那无处安放的紧张,就在和她的孩子们一次次的玩耍中,消弭与无,我开始爱说爱笑,充满自信。’

    ‘高考的前一天,奇迹的,我竟然真的没有一丝紧张,我的神经高度活跃,大脑积极亢奋,心里想的是,快来吧,高考,我准备好了!’

    ‘那天下午,我照例走近那个肉夹馍小店,和苏老师家的老二说说笑笑,听他说着家里的趣事,卖完那天所有的肉夹馍,第二天,精神奕奕,参加高考,然后,我来了京大。’

    那份问卷只有一张纸,楚立业要说的太多,他又加了一张纸,粘在一起,和其他人的一起,送回到松明远的办公室。

    正是这样一份特殊的调查问卷,让松明远如获至宝。

    那篇文章,他读到几乎能背诵下来,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,字里行间,他能感受到那种感恩,对苏老师救赎他的感恩。

    苏老师这三个字,也牢牢刻在了松明远的脑海中。

    他当即联系到语言文学系的楚立业,详细询问苏老师的情况。

    有人愿意倾听,并理解这种情感,楚立业很是开心,因此,和这位松明远老师,以苏老师为纽带,建立了联系。

    从此,苏老师家里有什么喜事,他都会记得和松教授分享,他知道,松教授欣赏苏老师,这些喜事,松教授知道,肯定是无限欣慰的。

    松明远确实欣慰,欣慰之余,更是惊叹,在他心里,苏星夜的优秀,无人能及。

    所以,当听到苏星夜要参加那年的高考,他当机立断,立即找校长,以个人名义担保,开了一封保送函,他想,不管苏星夜考到什么程度,他愿意让她当自己的学生。

    可没想到,她没接受,正当他无限遗憾的时候,再次听到让他惊掉下巴的消息,苏星夜是那年的省状元。他几乎喜极而泣,立即联系招生考试,听到苏星夜选了他们教育学院,他都忍不住感叹,这是宿命,也许,是上天的安排,他们教育界,在这个世纪,注定要出现这样一个人物,一个里程碑市的人物吧。

    然后,他找到校长,成为了苏星夜的老师。

    苏星夜并不知这里面的波折,还是有一次楚立业说起这件事,大家才知道,还有这些缘分在里面。

    沈家宝和沈月月说完,苏星夜也笑着点头,“嗯,谢谢你们立业哥。”

    沈家宝和沈月月相视一笑,他们明白,这一切的一切,都只是因为,他们的妈妈,太优秀,因为优秀,所以才有后面的这一切。

    这就是,你若盛开,蝴蝶自来。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

    相比于沈月月的收放自如,吴采诗的初赛之旅,就有些磕磕碰碰了,不过那些,她选择性的忘掉,此时,她还没有察觉到两人之间的差距,她只是很气愤。

    这天,下午一回家,她就质问吴盛金。

    “爸,为什么,我复赛的录像,没有放在电视上播出啊,你不是说了,会让我播出的吗,到底什么时候啊。”

    吴盛金对闺女,从来都是要星星不给月亮,有求必应,这次,他算是废了老鼻子劲,“采诗啊,播出播出,这几天就播,你是不知道,今年这个青歌赛的总评委,是个叫潘姚远的老师,我听他们说,之前,这个复赛的录像,因为不涉及决赛,好不好的,走走门路,就给放电视上播,可这回啊,真难。”

    吴盛金见闺女还在生气,拉着她坐下,“不过,再难爸爸也得给你做成不是,这个潘老师,对这个歌曲,审核非常严格,基本都要他听过点头之后,才能播,你说这青歌赛,现在预热阶段,就是每一期,播一些你们参赛选手唱的歌,其实没什么啊,他还审那么严。”

    吴采诗是不愿意听这句话的,“爸,难道我唱的还不够好,那潘老师竟然不让播我的吗。”

    在吴盛金看来,自家闺女那定然是好的,“好好好,怎么不好,这不是,他们不懂得欣赏吗,反正吧,爸给你搞定了,过几天,这周五晚上就播,就播。”

    不容易啊,他找到专业人士,给这个录像修了音,费了那么大的劲儿,给他把关的人,总算是点了头,送到潘老师手上,又找人旁敲侧击说了不少好话,这才放到播放集里。

    不过这些,他是不打算给闺女说的。

    只要能播放,吴采诗就高兴,周五这天,她就开始给自己搞宣传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,她也聚起一个小团体,反正她有钱,大把的钱撒出去,总有人动心,班级里,这小团体,自然而然就以她为首,她对这几个小姐们没别的要求,就一个字,夸,夸她就行了。

    这不,课间空里,她一个手势,小团体就聚过来,她心里满意点头,开始说青歌赛的事情。

    “哎,最近,你们有没有关注青歌赛啊,下一步,可就是半决赛。”

    青歌赛,学校里不少人参加,通过复赛的也有,大家自然都很关注,而且,在他们班里,吴采诗又是请假又是找音乐老师的,弄得阵仗很大,大家想不关注都难。

    她这么一说,许多同学都竖起耳朵,悄悄听她们小团体说话。

    “当然关注,采诗,你不是还进半决赛了,可真厉害。”

    “对啊对啊,听说,海选的时候,是三个评委打分呢,六十分以上,才能进复赛,复赛的时候,要八十分以前才行啊,你表现的肯定很好吧。”

    吴采诗简直神采飞扬,“那当然了,你们不知道,我准备的有多努力,前段时间,我不是还专门请了半个月的假,我就是去训练的,让我爸找专业的录音棚,用那些专业的设备,每天练习,果然,功夫不负有心人。”

    前排,郑方雪几人听得清清楚楚,简直要笑出来。

    以前,听着吴采诗这样叽叽喳喳的,她只觉得烦,现在呢,反而觉得有些好玩,就好像,自己是看客,看舞台上的小丑表演一样。

    她看慕容明娇,“是啊,请假半个月,那么努力,终于进半决赛,听着好励志。”

    慕容明娇看一眼还在写笔记,一看就知道根本没把吴采诗的话听到耳朵里去的沈月月,轻笑一声,“嗯,这样一看,我们月月打酱油一样,就进了半决赛,要是说出来,对她还真有些不尊重。”

    吴采诗还在继续,“我有确切消息,这周六啊,我的参赛录像,就会在电视上播出啦,到时候,你们看看,就知道我多厉害啦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她的小团体是真惊讶了,“哎呀,采诗,你真厉害啊,我听说,今天这些放出来的歌,都是真有水平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我们周六可得好好看看,你这就上电视成明星了,好棒。”

    沈月月是真的没听到吴采诗的那些话,课间空,她在认真写笔记,下午就剩一节课,之后,她要去等找妈妈和二哥,一起回家吃饭的。

    只是圆圆姐有事请假回家了,要不然,会更热闹。

    京大,教育学院办公大楼,二楼大会议室,一场教育学教研会正在进行中。

    苏星夜作为在职大学生,受邀参加这次会议。

    她的大学导师,松明远和她坐在一起。

    松明远已经接近六十岁,但是精神状态依旧很好,他整个人很是清瘦,因为带着一副眼镜,带着学者的气息。

    苏星夜这个学生,是他亲在去找校长要过来的,即使他手上还带着一些研究生,可在他眼里,苏星夜的教学思想,才是他的毕生追求,对苏星夜,他是寄予厚望的。

    会议中途,休息时间,松明远笑呵呵的和苏星夜说话,“小苏,刚刚这个院长说的,你都听清楚了吧,全国教育大会,还有两个月的时间,我们学院的队伍,是由院长,导师,教师和优秀学生的队伍组成的,我手底下两个名额,算你一个。”

    苏星夜有些惊喜,这种全国性的教育会议,集全国各阶层优秀的教育专家,学者,能够参加,意义非凡,她没想到,自己能在里面有一席之地。

    松教授的性格,她这半年多接触下来,已经有些了解,他的性格,有些执拗,“老师,我是大一的,是不是资格有些不够,您不要为难。”

    松明远叹笑一声,“你啊你啊,总是给我意想不到的反应,别人听到这个,恨不能跳起来,能参加这个会议,意味着什么,镀金啊,你倒好,还让我不要为难。”

    苏星夜倒没想那么多,“这次不参加,我下次有信心能参加的,所以,我不着急。”

    松明远佯装生气,“你不急啊,我急。”

    他小声和苏星夜算着,“你看,我这马上呢,就六十岁,就算能延长个两三年退休,那也只能啊,再参加一次这个教育会议。”

    他畅想一下,“我啊,还等着呢,就盼着在我没退休之前,看到我们全国,全面落实素质教育,这个教育方针,不能一直高高在上啊,我想看着它,落到实处。”

    松明远看苏星夜,“要想推动它,离不开专家学者,更离不开你们这些,已经把这个教育思想用起来的一线教师,你的名字能上名单,可不仅仅是我能决定的,你有这个实力。”

    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到,会议继续,他笑着总结,“去吧,那是全国教育工作者的盛会,那里,有无数和你志同道合的同辈,孩子们的未来,到底接受怎么样的教育,就靠你们这群人啊。”

    一直到会议结束,苏星夜依旧心潮澎湃,松教授说的对,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们,那些力量,她应该去汇集,大家把力量集中在一起,让教育思想的革新,更早一点来到。

    会议结束,沈家宝和沈月月一左一右站在苏星夜两边,三人并排一边散步一边朝外走。

    初夏时分,温度适宜,一路风景很是不错。

    沈家宝看着苏星夜,“妈,有什么好事啊,看你那么开心。”

    沈月月也看出来了,“妈,你笑得特别特别漂亮,刚刚好几个男生,都走过去了,还一直回头看你呢,嘻嘻,让爸爸知道,肯定又吃醋。”

    沈家宝看着如花一般的妹妹,皱眉,傻丫头,有些人是看妈妈,有些人,是看你,不过,这个呢之后再说,还是先分享妈妈的喜悦。

    苏星夜自然是乐意分享自己的快乐,“今年暑假,召开全国教育大会,我的导师,要带着我去参加,那里有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,还有教育专家学者,妈妈想到能和他们交流,所以特别高兴。”

    两个孩子当即睁大眼睛,沈家宝当先竖起大拇指,“妈,牛!你这才大一呢。”

    沈月月与有荣焉,“妈,松教授有眼光。”

    孩子们的崇拜太真诚,苏星夜忍不住笑起来,“我也特别高兴,松教授当我的导师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个,沈家宝和沈月月一致想到,“感谢立业哥。”

    松明远之所以亲自找校长要苏星夜做自己的学生,说起来缘由还在楚立业那里。

    那还是楚立业大二的时候,那年,松明远在全校发起一个调查问卷,‘我人生中里程碑式的老师’。

    松明远的目的,就是想调查,在学生们的认知里,老师的不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。

    其实,大部分的答案都不是送明远想要的,孩子们所说的严格要求学习,找各种题目给学生,认真辅导这些,虽然好,但是并不是松明远的目的。

    反而是有几个学生,说着老师有些小小的举动,尽管在老师看来,是无伤大雅的,却对自己造成非常大的伤害,甚至能记一辈子,给松明远带来很大的启发。

    那次调查问卷的最大收获,就是楚立业。

    楚立业,从第一次高考紧张到手指哆嗦,到第二次高考被京大华大抢录,这之间的蜕变,简直惊人。

    搞教育学的人都知道,让一个在重大场合紧张过的孩子放松下来,这个难度大到难以想象,即使你不停模拟那种场景,强化脱敏,等实战来临,紧张依旧不可避免。

    楚立业却做到了。

    对楚立业来说,苏星夜就是他生命中的里程碑式的老师,他还是考上大学以后,才知道苏老师在这一年里,所扮演的角色。

    原来,妈妈所有的转变,都是因为苏老师的开导,原来,每次吃饭那些让他会笑起来的话,也是苏老师让妈妈分享的,晓扬几个拉着他出去放松心情,也是苏老师授意的。

    没有苏老师,他可能依旧是那个,不会说话,不会交流,闷不吭声,满心抑郁,考试紧张的楚立业,那份感激之情,在他心里发酵,越来越深刻。

    所以接到这份问卷的时候,他无处可说的感激之情,有了倾诉口。

    他在问卷的空白处,写了很长的文章。

    ‘……家宝的那封信,给我开启了新的大门,那天,我带着厚厚的眼睛,听着广播里的声音,畅想着苏老师带他们在冰面滑行的场景,满心羡慕,那时候,我觉得我的情感已经麻木,可是回到房间,趴在桌子上做题的时候,我哭了。’

    ‘苏老师没有教过我任何一个学科,可是,我依旧把她当做我的人生导师,我人生的里程碑式的导师,现在,我内心蓬勃的喜怒哀乐,七情六欲,都是苏老师帮我唤醒的。’

    ‘现在想来,苏老师对我的教育,润物细无声,第一年高考结束,妈妈满心绝望,不断自责,拜托她帮助我,可是苏老师从来不对我说教,更不和别的长辈一样,把我当个小孩,心疼安慰,她用她的教育成果,带动我。’

    ‘教育成果就是她的孩子,苏老师有四个孩子,老大是个百科全书,我和他探讨文学,那种合拍让我喜悦复苏,老二是个机灵鬼,我在他的店铺打工卖肉夹馍,见过千人千面,学会交流,老三是滑冰天才,滑冰场里被人耻笑,他绝地反杀,那种刺激,让我热血沸腾,老四是个百灵鸟一样的可爱妹妹,每每听她唱歌,我都能听出欢乐。’

    ‘苏老师到底做了什么呢,细细想来,她好像什么都没做,可却又真真正正什么都做了,我那无处安放的紧张,就在和她的孩子们一次次的玩耍中,消弭与无,我开始爱说爱笑,充满自信。’

    ‘高考的前一天,奇迹的,我竟然真的没有一丝紧张,我的神经高度活跃,大脑积极亢奋,心里想的是,快来吧,高考,我准备好了!’

    ‘那天下午,我照例走近那个肉夹馍小店,和苏老师家的老二说说笑笑,听他说着家里的趣事,卖完那天所有的肉夹馍,第二天,精神奕奕,参加高考,然后,我来了京大。’

    那份问卷只有一张纸,楚立业要说的太多,他又加了一张纸,粘在一起,和其他人的一起,送回到松明远的办公室。

    正是这样一份特殊的调查问卷,让松明远如获至宝。

    那篇文章,他读到几乎能背诵下来,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,字里行间,他能感受到那种感恩,对苏老师救赎他的感恩。

    苏老师这三个字,也牢牢刻在了松明远的脑海中。

    他当即联系到语言文学系的楚立业,详细询问苏老师的情况。

    有人愿意倾听,并理解这种情感,楚立业很是开心,因此,和这位松明远老师,以苏老师为纽带,建立了联系。

    从此,苏老师家里有什么喜事,他都会记得和松教授分享,他知道,松教授欣赏苏老师,这些喜事,松教授知道,肯定是无限欣慰的。

    松明远确实欣慰,欣慰之余,更是惊叹,在他心里,苏星夜的优秀,无人能及。

    所以,当听到苏星夜要参加那年的高考,他当机立断,立即找校长,以个人名义担保,开了一封保送函,他想,不管苏星夜考到什么程度,他愿意让她当自己的学生。

    可没想到,她没接受,正当他无限遗憾的时候,再次听到让他惊掉下巴的消息,苏星夜是那年的省状元。他几乎喜极而泣,立即联系招生考试,听到苏星夜选了他们教育学院,他都忍不住感叹,这是宿命,也许,是上天的安排,他们教育界,在这个世纪,注定要出现这样一个人物,一个里程碑市的人物吧。

    然后,他找到校长,成为了苏星夜的老师。

    苏星夜并不知这里面的波折,还是有一次楚立业说起这件事,大家才知道,还有这些缘分在里面。

    沈家宝和沈月月说完,苏星夜也笑着点头,“嗯,谢谢你们立业哥。”

    沈家宝和沈月月相视一笑,他们明白,这一切的一切,都只是因为,他们的妈妈,太优秀,因为优秀,所以才有后面的这一切。

    这就是,你若盛开,蝴蝶自来。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